“这号不用了,有缘再见”

最近抬头不见低头见,总是这一句:

我又emo了

(emotional)

如果你没听过这一句,应该也听过上一句差不多意思的流行语:「我又网抑云了」。两句话形容的,都是年轻人们突如其来的伤春悲秋。

大约在2017年,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异军突起,聚集起一帮中国最为忧伤的青年们,成了当年「咯噔文学」的大本营。

“这号不用了,有缘再见”

每句都能叫人心里一咯噔

每当夜深了需要寻找伤感,网易云音乐的评论区就成了线上的酒吧。年轻人们交头接耳,此地有音乐,有故事,交际的货币是太宰治。一来二去,甚至促成了不少桩姻缘。

也只有到了2020年的夏天,「网易云音乐」才变成了「网抑云音乐」,成了群嘲的对象,和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代名词。

一年后的今天,我发觉不少当年大热的用户,都注销了账户,只留下一个默认的头像。

这些[账户已注销]们,都上哪儿去了呢?

“这号不用了,有缘再见”

我找到了一个叫做「收集已注销账号」的账号。

这个账号不仅致力于关注已注销的账号,还致力于转发他们的遗言。把他的主页从头到尾刷下来,能一口气读到好些人离开前最后说的话。

这感觉有点像走在陵园欣赏陌生人的墓志铭。

有的人会端端正正说再见,这时候,张震岳的《再见》就成了被cue得最多的那一首。还有人说抱歉或者谢谢,在这认识大家挺开心,但也没什么好留恋的,拜拜。还有人网抑云到了底,离开都要quote王家卫:

“这号不用了,有缘再见”

还有人就单纯很暴躁。

“这号不用了,有缘再见”

网易云音乐关注人的上限是2000,「收集已注销账号」也已经关注了2000个「账号已注销」。关注到达上限的那一天,他发了一条动态,说作为这个号,好像已经没有什么能干的事情了。请教一下各位,还希望他做什么?

热评第一回答他:不要成为已注销账号就,可以了。

虽然一个致力于收集已注销账号的账号,最后注销了自己的账号,听上去还挺诗意的。

夹杂在几百条评论中的,还有一个投胎还阳的小小幽灵,她说:感谢你曾经收集过另一个我。

“这号不用了,有缘再见”

那些注销了账号的人,可能只是另起炉灶又注册了新的账号。你可能会问,何必呢?

但仔细想想,也可以理解。网易云音乐不同于微信或者微博,它或轻或重、或真或假地承载了太多的午夜心碎,这种情感的树洞,吐完了就走,没办法伴你很久。

忧郁是年轻人的特权,愿意说出来的人,多是察觉了被关照的可能。

注销旧的账号,为某一段情绪的低谷拉上封条,在网路上立起一个小小的衣冠冢,大概是[账号已注销]对待自己的忧郁最后的仪式感。

哈哈,这个我我不要啦。一个账号即是一条新生命,感谢互联网有容乃大,总是欢迎下一个。

“这号不用了,有缘再见”

网易云音乐总是让我想起那些年发在QQ空间的伤感文学。

后来我们转战去了新浪博客,再后来是微博。社交媒体的生息总在迭代,那些注销了账号的人,可能去到了新的场域。

回想起来,我也已经很久没有在微博上发声了。

相比在网易云音乐上注销个账号,还算得上「有始有终」。大多数人使用微博的状态,只能用「好死不如赖活着」来形容。

我们会习惯性地打开它,偶尔关注无聊的热搜词条,也围观上至女权下至明星番位的撕逼大战。但很少再主动说些什么。

破天荒发了一条,想想还是转了粉丝可见,最后转成了自己可见。

法国的大哲学家福柯说,话语即权力。不知不觉地,在微博上我们已经把权力让渡了出去,让渡给了公知和饭圈。——我们退休了。

「我又emo了」、「dna动了」、「什么!是快乐星球」,层出不穷的流行语、没完没了的缩写,我们退休了,并不妨碍这个网络世界正日新月异着。

很快,我们也放弃去懂得它们了,带着一点老年人对待新事物的傲慢和恐惧。

“这号不用了,有缘再见”

听说这个梗也已经过时了

社交媒体退休的最后一道防线,大概是朋友圈的退休。

打开朋友圈,总能看到一个万千的世界。我不是说微商、黄牛还有房屋中介,你的朋友圈里,总有一个人24小时更新自己的生活动态,总有一个人永远在旅游,总有一个人一发就是30张照片,精心地拼成九宫格。还有一个人,ta从不发声,沉默得像是把你屏蔽了。

这些人我都当过。

康永说,「朋友圈是个展示用的橱窗。」我们花尽心思装点门面,遮掩有点空洞的生活。

我好奇那些消失在朋友圈的人,都到哪里去了,直到我也成为这样的人。

那些从社交媒体退休的人,可能回到生活中去了。

身边有了同盟,理想有了归所,生活有了方向,这些实打实的幸福来到朋友圈,往往厚重得像一种打扰。

我依然记载美不胜收的瞬间,但我不再拿它们装点我的橱窗了。或许真正的拥有,就是不需再向世人证明我的拥有。

然后我就明白了这句话——真正开心的时候,社交平台最安静。

“这号不用了,有缘再见”

是什么令我们在所有的社交平台逐渐失声?

我们一定都经历过表达的峰值,那些年轻的忧郁、愤怒、快乐。这些表达未必是真实的,或者它真实地使人尴尬。于是我们注销了账号、设置仅三天可见,吸取教训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

这篇驰名的文章里,王小波说,话语有一个神圣的使命,就是想要证明说话者本身与众不同,是芸芸众生中的佼佼者。

我却认为,话语只有一个平凡的使命,那就是被正确的人听到。

失去了被听到的需要,我们成长为不动声色的大人了。

作者:李好懒

视觉:万玺

以上就是关于“这号不用了,有缘再见”的全部内容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