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昨晚后台有条留言,再次勾起飘一声叹息。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把内卷解读为“年轻人不够努力”。

来自时尚大佬苏芒,最近在一档热播职场综艺里的发言——

你的内卷在我们那个时候

可能说是竞争的压力

来自于欲望与惰性的差距

你们所有的苦恼只来自这一个

就是欲望太高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飘估摸着年轻人这阵子大约是一起犯水逆。

不断内卷就罢了,还要不断被误解。

迷惑言论不止这一桩。

刚刚过去的青年节,大厂公关总监,也发过一条意味不明的微博——

当我们忙着做各种致敬青年的策划时

青年们正在睡觉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话里话外,不知是真在讽刺。

还是在调侃今年各平台“致敬青年”的策划,完全没在青年群体激起一点水花。

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青年人对此表达反抗的言论氛围,又引起新一波“过来人”的争论。

甚至被扣上了“新帽子”——

难讨好。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这届青年人真的难讨好吗?

从五一憋到现在,一直害怕被情绪驱使,表达会过于苛刻的飘。

还是决定表个态:

但凡看过B站等平台今年被青年们摆手拒收的视频。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都会有个答案:

问题不在于青年人容不容易讨好。

而在于,这年年来一轮的所谓“致敬青年”策划,根本不存在一丝敬意。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如果说大伙对去年《后浪》的不适感,是有些自知之明的人,看到视频中一个又一个“与我无瓜”的青年形象堆叠时。

那苦笑一问:我配么?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那今年的《我不想》,几乎在第一句“我不想成为”出口时,就给人一种不匹配带来的无语——

让打着“青年”定义擦边球的初中生,来代表青年。

又让这些少年,说一些明显是成年人摘选出来的话。

张口,便是——

我不想做一个拿着锯子的人

随时随地把人群锯成两半

这一半是女人 那一半是男人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别怀疑,cue的就是最近一触就爆的性别话题。

“不想做一个浑身带刺的人”,指向网络充满戾气的杠精。

“不想做一个流水线上制造出来的人”,也精准狙击了内娱被诟病已久的顽疾——

没有独立的人格 只有预定的人设

没有闪光的才华 只有抛光的流量

没有精彩的作品 只有热闹的八卦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看着充斥屏幕的男人、女人、流水线、人设、流量、作品、油腻……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飘只想说,这哪是初中生,是我们同行吧?

其实,对比一下真正展示中学生真实表达的《少年说》就知道。

属于这个年纪“想与不想”的真心话,大多都是非常具体的。

他们极少说“我不想做一个男女对立的人”,但会说“我不想做一个欺负女同学的男生。”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他们也不大会说“我不想做一个流水线上制造出来的人”,而会说“我不想成为一个只会读书考试的‘好学生’。”

而比起喊出“我不想做一个怕事的隐形人”, “我不想做一个对朋友不讲义气的人”,才是他们真正想表达的。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当然,飘也不是说,少年们就一定不会像视频里这样说话。

只是,每个阶段的人,都有自己看待世界的视角和表达语境。

既然选择假少年之口,那么至少,该真正看到、展现他们的视角和语境。

而非让一群稚嫩的孩子,充当“演讲工具人”,去抽象,去上升,去无限靠近那些宏大的社会议题。

说着一些自己未必能听懂,但大人却懂得不行的话。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这不是对少年群体的尊重。

也没有对青年群体的关怀。

而是一种递话——

让真正的青年们,感到一种“你在教我做事”的可笑。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本来,“我不想”三个字的力量感,就来源于一种反抗他人“要求我”的权威——

父母/师长/社会要求我,但我不想。

可当孩子们嘴里说着的“我不想”,都恰好带着权威“摘选”的痕迹。

这,已经是对今年主题,最大的讽刺。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其实,刨除《我不想》文案“紧跟热点”这一层。

从其它层面,也能看出,制作者对青年的态度,是虚伪的“讨好”大于真实的“致敬“。

仔细听听这些孩子的演讲稿吧。

多么生动地描绘了一个“中年人”的刻板印象——

我不想成为一个浑身带刺的人

看不惯过得比他好的人

看不起过得没他好的人

一肚子抱怨和借口

凡事不是自己的错

都是别人的错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小事斤斤计较,大事明哲保身,迂腐、自卑、戾气、懦弱,却每天感慨着“一代不如一代”……

我不想成为他们。

但我想未来的孩子成为“我们”——

当我变成父母 师长 前辈的时候

希望我的孩子能对我说

我想成为你这样的人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致敬青年,必定拉踩中年。

可以想像,策划者们一定看准了这代年轻人,对长辈陈旧观念的强烈不满。

“父母皆祸害”的世风下,这番拉踩妥妥能击中年轻人的爽点。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但,这就是全部吗?

你们有没有发现,青年与少年,对长辈的抱怨是不一样的。

少年大多是单纯的意气。

而青年,在对中年人那些外露的抱怨背后,是一步步趋于常态和平淡的理解。

Papi酱拿自己妈妈开涮的视频,才更像是“青年抱怨中年人”的真实姿势。

她一样会细数那些年轻一代看不惯的老一辈处事方式。

龟毛、计较、没边界、爱唠叨。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但在视频的结尾,她时常是换回老一辈的视角,去回应那些把不满摆脸上的年轻人。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看似在吐槽,实则也是在尝试架起一座,两辈人沟通的桥梁。

因为,极端的情况固然有。

但对中国更多传统家庭来说,中年和青年之间,并非只有誓死对立的戾气。

被两种价值观裹挟的割裂,人与人共通的情感和无因的爱。

抱怨与依赖同时存在,这才是常态。

那些迂腐的老一辈身上,是时代赋予他们避无可避的烙印。

单纯只有对抗的怨气。

不会是真正理智的青年群体所愿。

我们应当明白,自己站立的,也是这“迂腐前辈”凭借坚毅、隐忍等注定有其双面性的品质,打拼出来的土地。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每个时代的具体问题固然不同,但不变的是,任何时代都必然有着难以逾越的问题。

身处话题中心的青年,又何来的自信,去断言如今的我们,就不会是未来的他们?

又为什么不能对前浪的铺垫与努力,抱有一份最基础的理解与感激。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话糙理不糙的网友

坦白说,如果这是他们以为的青年人所愿,我不想被这样的呼吁代表。

对后浪的赞美,如若夹带了对前浪的不屑。

那不是真正的致敬。

连牛顿都会称自己不过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

那些借孩子之口喊出“不想做一个遗忘历史的人”的策划者们。

真的做到了吗?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回过头来,再看有些人感慨的所谓“年轻人难讨好”。

反而才是对最浅显表象的断言——

平台好心的“致敬”视频,换来的不是感激,而是一片嘲声。

苏芒对词语理解错误,之后表示道歉的发言,换来的不是原谅,而是更多争议。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这还不算夸也夸不得,说也说不得?

但作为一个不领情,就被粗暴归因为“难讨好”的青年人,飘还觉得挺心寒。

回头看看那些触怒我们的事件。

在“内卷”“打工人”“996”这样的字眼,带着一股隐怒。

时而玩笑、时而认真地席卷在互联网上,长达大半年之时。

最该把握时代潮流的互联网公司高层,发送微博前,丝毫没有一点儿引发众怒的意识。

苏芒能如此没有防备地说出这一席话。

是因为她不过是前几小时,刚从年轻人嘴里第一次听到这个词。

于是,对标自己的时代,做出了自以为是的解读。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他们的确可能并非故意激怒青年人。

但这份“不小心”,却更令人愤懑。

因为这背后的无意识,恰是印证了,在网上看似滔天的青年话语权背后。

现实中的青年人,被静音得可怜。

这可能才是令许多年轻人觉得愤怒和无力之处——

我们的表达看似在网上引起过巨大声浪,但现实里,我们想对话的那个群体,却从未听见。

无论是看似“语重心长”的关怀,还是带着商业企图的“曲意讨好”。

视角都是自上而下的。

其实不曾俯身下来看看真实的年轻人。

这让飘想到一则老笑话。

上司让画家画一幅《青年在过青年节》,完成后发现画里只有一个中年人和一个中学生。

领导问:“这中年人是谁?”

画家说:“是在教育青年人的中年人。”

领导问:“这初中生又是谁?”

画家说:“是在告诫青年人的中学生。”

领导问:“那青年人在哪里?”

画家说:“青年人在过青年节。”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最终,还落得一个“难讨好”的名声。

但其实,年轻人真正的困境,从不是我想与不想。

而是想而不得,不想却不被允许。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当我们不想对立,却发现端水的“中庸”,换不回我们应得的权利。

当我们不愿遇事隐身,但当所遇见的事,并非是“同学被欺负”这类挺身而出却不怎么需要成本的事情。

而是“996成风该不该与老板呛声”这样,但凡出头,就会面临生存的物质基础被动摇的事。

当我们时常处在这样的选择境遇下。

我们太清楚,什么样的青年,该被致以绝对的敬意——

是那些历经挣扎与选择,有妥协有无奈,却灭不了心中最后一丝坚守的“我不甘”。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而,这些话,不该拿给轻盈的少年们去说。

如今的他们,生命里的憧憬太重,经历却太轻。

这样清脆声音说出的“我不想”,怎么听,都带着一丝何不食肉糜的天真任性。

何来沉甸甸的敬意?

说出“不愿手拿锯子,将人群锯成两半”的人,该带着杨笠那样无可奈何的神态。

喊出“不愿做隐形人,需要人帮忙时,他躲在人群里”的人,该有半生治病救人,却被医闹砍成重伤的陶勇医生,那命悬一线后依旧回归医学的勇气。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说出“不想做一个没教养的人”的人,也该是那个为了维权用尽一切体面手段,最终在车展中,爬上特斯拉车顶“撒泼”的车主。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他们喊出的“我不想”,不是漂浮在青涩脸庞上,说着“我今晚不想吃肉”一样的轻快。

而是看到生活真相后,不愿随波的勇气,始终如一的坚毅。

也只有这样的“我不想”。

才有资格告诉青年人,无论境遇如何,你永远可以选择成为一个你想成为的人。

果不其然,《我不想》的视频下,又出现了鲁迅先生的那番话:

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要听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份光,发一份热。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

这是每个属于青年的日子里,都会被重提的一番话。

但是,希望更多人真正理解它。

在看向每一代的青年时。

不是只会一味埋怨他们外显的丧气,劝说他们炽烈发光。

因为“青年之光”,动人之处,不在于它如何如何耀眼。

而是在于,它虽如萤火般微弱,在黑暗之中,却偏要“摆脱冷气”的不易。

以上就是关于省省吧,年轻人不屑这场吹捧的全部内容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