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天天放狠话,却从来不挨骂

突然想写写内娱最后一代女文青。

不是伤痛文学爱好者,也不是冒充建筑师的甲方业主。

是真文青。

有两派代表人物,一个是用力派郝蕾。

她天天放狠话,却从来不挨骂

另一个是郝蕾爱了二十年的周迅。

想起这个话题,是因为看了郝蕾那期《十三邀》。

关于郝蕾,我有句话一直想说又不敢说。

憋了一周,才想到一种高情商说法:

本普通观众觉得中年后的郝蕾,演什么都是郝蕾。

像高配版周一围,性转版金士杰。

我很难被她带入戏,很难通过她的身体,相信一个角色的存在。

只能看到一个演员在扮演一个演技高超的演员。

这是《亲爱的》里,一个丢了孩子的妈妈:

她天天放狠话,却从来不挨骂

这是《春潮》里的角色:

她天天放狠话,却从来不挨骂

一个社会记者,一个和母亲隔阂至深的女儿。

还有《浮城谜事》里,一个被丈夫背叛的妻子:

她天天放狠话,却从来不挨骂

演技大拿的三板斧是,垂下眼睛,若有所思,眼眶微微潮湿。

不管对手演员对她说什么、做什么,她都不搭理。

仿佛和周围人不在同一个时空,灵魂和思想一直在别处飘着。

这种演法的反面,就是同片出现的赵薇和金燕玲。

《亲爱的》里,看赵薇演农村妇女,你不会想到演员本人是大明星,是资本家。

你只能看到一个不知所措,也可怜,也自私,想耍点小聪明的农村妇女。

她天天放狠话,却从来不挨骂

还有《春潮》里的金燕玲:

她天天放狠话,却从来不挨骂

本身是港台演员,但和群演站一起,活脱脱一个广场上和人抢地盘的大妈。

郝蕾不是,她一出场,就把我带出戏。

她用招牌式的迷茫倔强,告诉我,这只是一出戏。

好像她的每一帧都在提醒观众:我要飙演技了。

她天天放狠话,却从来不挨骂

鉴于现在网友们非黑即白的思维方式,我得再强调一遍,我不是在吐槽郝蕾。

这只是一个普通观众在评论一种表演方式,不含好恶色彩。

演什么都是郝蕾,不是一句批评。

哪怕人们记不住她的角色,依然盲信她很会演。

这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魅力。

其实某种意义上,这种紧绷感和故弄玄虚,就是她魅力的核心部分。

郝蕾在《十三邀》里,个人魅力之强大,让许知远失去了存在感,访问也不像访问,像她的真人秀。

她天天放狠话,却从来不挨骂

哪怕她在强词夺理,答非所问,你也愿意听她继续讲下去。

举个例子:许知远提起她偶像木村拓哉演政治人物时,居然从不翻传记。

郝蕾想替偶像说几句好话。于是她说:

“难道皇帝都是康熙吗?”

“难道我演武则天,还要专门去西安去她的墓地住两天吗?”

她天天放狠话,却从来不挨骂

这些理论其实经不起推敲。

中国有四百多个皇帝,哪怕你在同一部戏里把四百多个都演一遍,一次也只能演一个人。

按照非文艺青年的逻辑,应该是演康熙就去读康熙,演崇祯就去读崇祯。

体验生活和读传记、了解人物背景知识也是两回事。

不过这个例子的重点,不是郝蕾说得对或错,而是她讲起话来的姿态。

大眼睛似笑非笑,直视对方,一副早看穿你五脏六腑的神情。

哪怕实际上她并不能看穿,开口还在用星座这种玄学来佐证她的判断。

她天天放狠话,却从来不挨骂

但她就是有能力,让你没法在她身上挪开眼睛。

我总觉得郝蕾最好的角色,不在娄烨的电影里。

《颐和园》刚开机时,郝蕾感觉娄烨对她不满意。

她问娄烨:我哪里不如周迅?

娄烨回答:你不如她自由。

郝蕾上《非常静距离》时,说过一句名言:我不要名利,只想让我的名字印在表演教科书里。

她天天放狠话,却从来不挨骂

一个永远想着让别人看出她很会演的演员,是无法获得自由的。

但我想说的重点是:用力派不一定比不过自由派,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

我觉得郝蕾演得最好的角色,是《少年天子》里的静妃。

一个只能用力演的角色。

她天天放狠话,却从来不挨骂

她天天放狠话,却从来不挨骂

静妃恨皇帝爱的女人,恨皇帝本人,恨太后,恨皇宫,恨大清国。

她的一生,都被以上这些给毁了。

和其他妃子吃对食时,郝蕾闭上眼睛,从后面搂住对方的脖子。

她天天放狠话,却从来不挨骂

微微张起的嘴唇,暗示她的欲求不满。

然而说起话来,是咬着牙的。

她没有看她怀里的女人,而是看向斜下方,满脸恨意:她要这个皇宫里的每个人都不好过。

被太后发现吃对食,没有半点慌张。

梗着脖子,眯起眼睛,还是咬牙切齿,但嘴角带着讥笑回击:

我有什么好怕的,你还跟奴才吃对食呢!

她天天放狠话,却从来不挨骂

静妃越是嘴硬,越是嚣张,越能反衬她只是个没有自由,也没人爱的可怜虫。

郝蕾演静妃时24岁,搭档邓超23岁,演娄烨的片子,都是这之后的事了。

她和邓超都是用力派演员。

最后一场对手戏,两人互相怨恨了几十集后,终于和解,互称“表哥”“表妹”。

夫妻情是没有了,变成了一种同情,大概是从对方的不幸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邓超和郝蕾对戏时,两人从额角的青筋,到大拇指弯曲的弧度,全身每块肌肉都在用力。戏剧感十足。

她天天放狠话,却从来不挨骂

周迅就演不了这种角色。

你无法想象一个自由的灵魂,哭得五官都扭曲,求她又爱又恨的男人,再摸一次她的脸。

周迅那个时候,是忽闪忽闪大眼睛,就能把你魂儿勾走的精灵。

她天天放狠话,却从来不挨骂

周迅《苏州河》剧照

好像没有她得不到的爱人,也没什么能禁锢她。

周迅和郝蕾都在90年代末,00年代初成名。

同一时期还有好几个演文艺片出名的年轻女孩,比如秦海璐、袁泉。

各有各的特点。

郝蕾是歇斯底里,是不疯魔不成活。

周迅是恋爱中的宝贝。袁泉一身知性书卷气。

她天天放狠话,却从来不挨骂

袁泉《蓝色爱情》剧照

秦海璐像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但越普通,越接近生活的意向,才越文艺。

她天天放狠话,却从来不挨骂

秦海璐《榴莲飘飘》剧照

各有风格,还没有重样的。

那个年代出产文艺范儿女演员,并不是因为70后更有文化。

她们的文艺气息是靠娄烨们的电影,或者《少年天子》那种能把皇权写成食人魔的电视剧传达出来的。

秦海璐可以演从东北小城到香港捞快钱的妓女。

郝蕾能全裸拍情欲戏。

也没人拿不停歇的恋情当成黑点来骂周迅。“恋爱脑”在她们年轻时,是褒义词。

演员的个性和她们演的片子一样,都有表达的空间,这才有了文青型女演员的集体式亮相。

可惜等郝蕾她们过了40岁,却没有给文艺中年发挥的空间了。

我们没法通过影视剧,看到文青长成文中后的样子。

只能在演员本人身上找范本。

二十来岁的周迅和郝蕾,代表了两种女文青的面相。

四十来岁时,又刚好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女文中。

2017年,周迅和电影频道合作,做了一个叫《表演者言》的节目。

她天天放狠话,却从来不挨骂

这是个请资深演员来讲好演员标准的节目。周迅的身份是发起人。

可她讲不出一句完整的表演理论,只会不停说“我都是靠感觉”。

刚看时难免有点失望。

后来想明白了,周迅从来都没标榜过自己有文化。

她不是文青,她的艺术气息不是因为腹有诗书,是与生俱来的。

一直以来,都是文青一厢情愿在她身上自我投射。

郝蕾就是这种文青。

郝蕾在文章里写过,很长一段时间她嫉妒周迅的自由,那是她没有的天赋。

她天天放狠话,却从来不挨骂

《香港有个荷里活》

现在只希望她比周迅活得长,这样她就可以演老年周迅了。

郝蕾也有周迅没有的东西,比如一好口才。

她可以和许知远从弗洛伊德谈到荣格,从木村拓哉谈到武则天。

话茬绝不落地,并且对自己的观点充满自信。

她变成了一个“表演专家”,在各种节目里不停输出演员应该这样、那样。

她天天放狠话,却从来不挨骂

某种程度上,这两个人殊途同归。

她们都和年轻时的自己保持了高度统一。

周迅还是不善言辞,郝蕾还是那么自恋。

为防止饭圈思维,我再说一遍吧,这里的自恋不是贬义词,有强大个人魅力的演员,一定都是自恋的人。

文艺中年可以和文艺青年一样,有各种面相。

那波文青型女演员里,最让我意外的是秦海璐。

她上《表演者说》时,没像别的嘉宾一样,不停放大演员的作用。

她一直在用导演思维来解释演技是如何产生的。

她天天放狠话,却从来不挨骂

按照她的观点,演技并不是因为一个演员多伟大而出现的。

其实是编剧、美术、摄影、剪辑等所有部门合作的结果。

所以她反对演员改剧本。

她天天放狠话,却从来不挨骂

秦海璐也提到关于“演员都自恋”这个话题,她用的词是“人来疯”。

但当你演一个实实在在生活着的人时,你就得收敛“我要飙演技”的欲望。

许鞍华找秦海璐演《桃姐》时就说过,选她是因为她会控制自己的表演欲。

她天天放狠话,却从来不挨骂

秦海璐和郝蕾一样能说会道,但好像观点不那么一致。

这大概也是为什么,看秦海璐演港漂,演养老院员工,演清洁工……

不管演什么,都能让人相信她就是活在那个环境里的人。

而郝蕾在电影里的角色总是飘着的,每一个都是郝蕾。

但相应的,秦海璐也没有郝蕾浓重的个人色彩,缺乏那种让人目不转睛的魅力。

再再再说一遍,没有高低之分。

她们是最后一波文青式女演员,正是因为她们赶上了最后一波允许演员有不同个性的时代。

以上就是关于她天天放狠话,却从来不挨骂的全部内容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