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版《傲骨贤妻》?隔靴搔痒!

袁泉、俞飞鸿和黄晓明。

这三个名字放在一起,听着就很炸裂。

但让《玫瑰之战》上热搜的,却不是这些演员,而是改编。

这个授权自《傲骨贤妻》的律政剧,被改编后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

与授权的《傲骨贤妻》相似,《玫瑰之战》一开场,女主顾念的丈夫,就被警方带走,场景也迅速转移到法庭。他在庭上确认了自己婚内出轨的事实。

原本幸福美好的婚姻家庭,霎时碎了一地。

出于对过去的否认,以及对自我价值的追寻,顾念重返职场,在老同学丰盛的律师事务所做回律师。

接下来,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职场明争暗斗,已经35岁的女人,却还是要面临各种处境。

上司不看好,同事看不起。

再接下来,就是爽剧里的常见套路:顾念作为女主,乘风破浪、大杀四方、逆风翻盘。

但这并不能改变婚姻生活已经破裂的事实。于是,顾念陷入两难境地——

前夫觉得对不住她,想要挽回;

老同学重燃旧爱,在暗中帮助。

发现什么没有?

2022年的律政职场剧,还挂着20年前《天使街23号》那种“二男追一女”的模式。

而女主呢?温婉和善、善良正直,好的话都是她说,好的事都是她做。

中国式大女主

POST WAVE FILM

熟悉《傲骨贤妻》的观众都知道,在原作里,女主艾丽西亚可从来都不是个追求绝对正义和善良的狠人。

《 傲 骨贤妻》(2009)

无论是自己的感情生活,还是在从业时遇到的委托人,她从来都是默许灰色地带存在的。

法律固然重要,但对于根植于灰色地带的人性的洞察,才是她真正的杀手锏。

也就是说,与其说《傲骨贤妻》是追求法律至上的律政剧,不如说它是人性晦暗的修罗场。

很显然,《 玫瑰之战》的重点并不在此。

《玫瑰之战》更关心的,是展现中国女性的生存究竟有多焦虑——

它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顾念的情感生活,以及她如何解决被委托的案件上。

表面来看,两者好像差不太多。

但《傲骨贤妻》里通过女主和法律所折射出的灰色地带,却被《玫瑰之战》剔除得过于干净——

这细微之处的差别,决定了《玫瑰之战》没办法在更高的意识维度上,追平《傲骨贤妻》。

另一个不同之处是:《傲骨贤妻》是彻底群像式的,女主艾丽西亚并没有独占主角光环。

《玫瑰之战》则不然。

顾念一个人发挥主角光环似乎还不够,在剧作设定上,连同在原作中大放异彩的Cary和Kalinda,在改编版里都成了背景板。

对照Kalinda来设定的叶勤勤,本来是个有更庞大故事线的角色。

但在《玫瑰之战》里,她的功能被弱化得只有三个:

其一、做浅故事背景,让她沦为“家家有本难念的经”的受害人

其二、在剧情上推动顾念的工作进展,帮她安全度过实习期;

其三,在人设上成为树立顾念形象的“照妖镜”

这“妖”照的是谁?

当然是跟顾念存在竞争关系的年轻律师方旭。

这样做的终极目的,无非是在性别和年龄话题上,试图更贴合当下的社会舆论。

似乎女人的职场困境,只能由男人来凸显。

而女人的年龄弱势,也需要由男人来比较。

但这还不是方旭这个角色最惨的,因为原作对此也稍有涉及,改编版只是给套上了放大镜。

方旭这个角色最不该出现的情况是:为了让顾念在工作策略和战术上大放光彩,主创们不惜让方旭这个竞争对手,接二连三地在办案过程中降智。

恋爱脑这种国产剧常见的老问题就不说了。原本高精尖的年轻律师人设,竟然会在办案过程里,以太过显眼的手段,挑拨委托人之间的情感关系

在原作里,这种不动声色刺中要害的损人利己的招数,其实是女主艾丽西亚干的,而且做得天衣无缝。

但在改编版里,似乎是为了照顾女主的人设,同时为了让方旭给顾念让路,这个原本战斗力很强的角色,就被主创降智成了初心是好、方法不对的二货。

什么叫对手?

脑子有坑、屡屡犯错的人,从来都不叫对手!

非但如此,主创还让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在输给顾念后,“绿茶”、“心机婊”、“腹黑”集体上身。

编剧似乎自己都忘了:在第一集俩人第一次过招时,还是方旭善良地提醒顾念,如何用手机快速扫描文件。

这样说,似乎《玫瑰之战》里,除了带着光环的女主,其他人好像都是弱鸡?

也不全是,比如对标《傲骨贤妻》里戴安的令仪。

俞飞鸿扮演的这个角色,独立清醒,事业有成,没有感情的牵绊,也没有家庭的琐事,是很多女性羡慕的榜样——

尤其在俞飞鸿的演技加持下,更是神情仪态均霸气侧漏,让人心生敬畏

但很可惜,这个在原作前三集就通过实际案例证明过自己能力的女强人,却在《玫瑰之战》已经播出的22集里,还没完完全全地经手过一个独立的案子。

人设不是靠摆Pose的,而是要靠实际行动树立的。

反观令仪这个角色,主创交给她的更大任务是:

前期是顾念的绊脚石,中期是顾念的战锤鼓,到了后期直接成了让顾念留在律所、摆脱 丈夫束缚的 救命稻草

原作里确实有Girls Help Girls的情节,但绝对不是在工作上,而是在生活上。

当《玫瑰之战》打破工作和生活的界限,侧面证明的就是:它没办法在律政职场剧的选题上,保持更加纯粹的诉求。

这不禁让人怀疑:这是被很多人奉为“美剧之神”的《傲骨贤妻》吗?

在原作里,美国的家庭文化催生出的,是女性在家庭危机下的独立求生,代表的是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崛起,但描摹的其实是在整个社会职场的大环境里,每一个人的抗压与坚挺。

怎么到了内地,就成了女主顾念一个人的受难与逆袭?

法律案件是摆设

POST WAVE FILM

相比较来说,有《傲骨贤妻》打底的《玫瑰之战》,在法律生态的呈现上,已经甩了同题材国剧好几条街:

每两集就有一个法律案件,结合着案件解读法律条文,律师解决问题,也经常是靠法律手段。

但中国的律政氛围,真的如此吗?

或者我们换个说法,大家有觉得这些案件其实很悬浮吗?

《傲骨贤妻》中所展示的律师行业,代表着美国2010年代独有的“白领热”,诉讼如打仗的架势,也是迫于律师行业的“通货膨胀”。

反观《玫瑰之战》,它的故事讲的是哪一年?

表面看,《玫瑰之战》里展现的法律案件,从客户的身份职业,到案件的故事桥段,都十分接地气。但是如果放在主线里,其实好几个都让人觉得有违和感

为什么在原作里很动人案件审理,到了《玫瑰之战》则欠缺了说服力?

其一,《玫瑰之战》里那些剧情高能到让人心有戚戚的地方,其实都来自于《傲骨贤妻》。

说白了就是:原创作者还是老外,中国主创只是照本宣科了一下,却对中西方文化语境的不同,没有做更为深入的精雕细琢。

比如同一个“邻家少年杀人案”

在原作里,邻家少年的父母,尤其是妈妈,因为自己主动疏远女主,而在核对案情时,表现出极度的愧疚和羞赧。

但在改编里,少年的父母,无论是他爸爸对顾念表现出的不信任和愤怒,还是他妈妈愧疚到声泪俱下的状态,都让人怀疑一个问题——

我们一直说东方人的特点是含蓄内敛,怎么这一对比,觉得美国人比我们更加含蓄内敛?

其二,改编版在法理逻辑和意识形态上,存在硬伤。

先说确实不能比的一个点:《傲骨贤妻》之所以经典,除了上述提及它瞄准的是人性晦暗地带之外,还在于它牵扯的法律案件,大多都尺度较大。

《傲骨贤妻》里的大多数案件,都自带Cult和B级片属性,尖锐地戳破了人与人之间假仁假义的谎言,也揭开了人物虚伪求和的面具。

《傲骨贤妻》(2009)

《玫瑰之战》肯定是不能这么拍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主创就可以忽略基本的法理逻辑。

比如“醉驾顶包案”:丈夫醉酒后,蓄意撞上出轨对象,然后让妻子顶包。

道路监控?没有!

行车记录仪?也没有!

上来就是妻子已经顶罪、马上进入公诉阶段。

我们不能因为这是律政剧,就跳过警方调查取证的过程呀!

但这还不是最没有说服力的,更让人觉得它作为律政剧不专业的地方,是律师竟然用法律条款作为威胁,以共情的方式诱导妻子说出案情真相,这才让丈夫得到应有的惩罚。

类似这种不靠法律、改用人情来解决问题的细节,在《玫瑰之战》里比比皆是,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这些堆满的细节,让《玫瑰之战》的观感成了——

开始煞有介事地把目光放在全职太太事业型丈夫的人物关系上,看似做足了“小案套大案”的嵌套式结构,为其他女性不再让步做好铺垫;

但就在临门一脚的时候,律师解决案件应该有的职业素养,全让位给了共情和理解后的恍然大悟。

如果大家都那么容易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还要法律做什么呢?

身为观众,我们当然非常欢迎讲述女性力量的故事。

我们也在期待着坚强、自尊、自立的女性角色出现。

我们也都在关注着文艺工作者们,如何诠释跟女性相关的生存困境、职场瓶颈,也希望看到这些女性角色如何拥有力量、重新开始,以及她们怎样让“男女平视”,成为最基本的职场环境和家庭生态。

但国产影视里的女性形象,总是徘徊在优待与偏见这两个极端里,没办法找准自己的位置。

以上就是关于国产版《傲骨贤妻》?隔靴搔痒!的全部内容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