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0万粉丝、50亿票房的“娱圈大佬”,也走到了今天

粉丝高达2200万、拍了23年电影,斩获50亿票房的大导演冯小刚,已经很久没有动静了。

社交平台上最近的一条动态,还是今年3月份,他过生日时系统自动发布的祝福语。

曾经痛斥观众不懂电影,怒喝“流量明星”糟蹋资源的“小钢炮”,怎么就蔫了?

哪怕是他在2021年年底,执导了自己的首部网剧《北辕南辙》,也不见他大张旗鼓地宣传。

也许是丢不起那脸,毕竟冯小刚是开创了“贺岁电影”的鬼才,如今却沦为网剧导演。

关键是汇聚了各种影视圈大腕的《南辕北辙》,口碑很差,豆瓣评分只有4.9分。

那些慕名而来的观众,看过之后纷纷被不接地气的剧情,十几年前流行过的“贫嘴”式台词给气得够呛。

电影不接地气有时候叫艺术,电视剧尤其是现代都市剧不接地气,那叫凑数。

电影台词玩“贫嘴”,时长顶天也就2个小时,几十集的电视剧集集玩贫嘴,谁受得了?

但这次,面对质疑,冯小刚别说喷观众了,他甚至都没有表现出一丝情绪,就像没事人一样。

冯小刚还是那个冯小刚,但“小钢炮”的外号,已经名不符实了。

年轻时的冯小刚,和“小钢炮”这个词,一点不搭边。

不但没有火爆的脾气,反而有着一股远超同龄人的“圆滑”。

加上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冯小刚有着自己的处事原则。

他的绘画功底,年轻时候也练得不错。

正是因为有这个手艺加上能言会道,冯小刚在部队当兵时进了文工团,做起了美术设计。

那时他住的宿舍,离女演员的宿舍不远,吃饭打水都能碰面。

风姿绰约的文艺兵,给冯小刚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后来他的电影《芳华》中,对此有过生动的再现。

在文工团干了7年的美工,冯小刚出了部队大院,跨进了社会大门。

没什么背景的冯小刚,花光了自己的转业费,才托关系进了城建开发总公司上班。

这期间,冯小刚在一次机缘巧合下,认识了和他年龄相仿的郑晓龙。

得知郑晓龙是“大院子弟”后,冯小刚有意深交,隔三差五就请他吃饭,桌上谈得都是情怀和理想。

郑晓龙很局气(北京方言,形容为人仗义),不但安排冯小刚进了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做美工工作,还将更“局气”的另一位“大院子弟”王朔介绍给冯小刚认识。

说郑晓龙是冯小刚的贵人,一点也不为过。

冯小刚从美工变为编剧,也是郑晓龙一手安排的。

1990年,郑晓龙拍了一部叫《渴望》的电视剧后,一跃成为业内大腕。

在郑晓龙的提携下,冯小刚的名字也将出现在编剧栏中。

第一次是在电视剧《遭遇激情》露了大名,第二次就是风靡一时的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

本来冯小刚在《编辑部的故事》剧组中的工作,还是美工。

郑晓龙觉得冯小刚很有想法,说服了剧组的主创人员,让自己的小老弟也加进来,成为核心人员。

冯小刚也是聪明,又找到郑晓龙给他介绍认识的王朔商量,两人一起完成了《编辑部的故事》所有的剧本改编工作。

两人一起写完了剧本,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

王朔也是个爱交友的人,喝酒也常带着冯小刚,在酒桌上,冯小刚又认识了刚在相声界崭露头角的冯巩。

如果说冯小刚对郑晓龙和王朔还有点“攀附”的意味,那么他和冯巩之间,就是患难真情了。

两人当时的境遇都不太顺,经常一起喝酒解闷。

喝醉了就互诉衷肠,有时候还会抱头痛哭,感情就是这么一步步加深的。

冯小刚的女儿做手术时,冯巩推掉手中的工作,专程赶过来陪着冯小刚,手里还拎着一大包给冯小刚女儿准备的玩具。

等听到医生说手术顺利时,冯巩才着急忙慌地去办自己的事,冯小刚连声谢谢的话,都没来得及说。

而冯巩的很多作品,冯小刚也是竭尽所能地帮忙。

《点子公司》《最差先生》等登上春晚的作品背后,都有冯小刚的深度参与。

02

1992年,冯小刚在单位的一次选题会上,讲了一个荒诞精彩的故事,导演夏钢觉得很有意思,决定将这个故事拍成电影,名字就叫《大撒把》。

女主角是年轻漂亮的影坛新星徐帆,男主角是实力派演员葛优。

因为故事是冯小刚讲的,在审片时,冯小刚也能品头论足一番。

他看着银幕中的徐帆砸吧着嘴说:这女一号不行啊。

坐在冯小刚的身后的徐帆,听到此话后直翻眼。

经人提醒,冯小刚才知道女一号就在自己身后坐着,他也不尴尬,转头嬉皮笑脸地对徐帆说:“实在对不住,是我眼拙了!”

两人就这么认识了。

一开始,徐帆对其貌不扬的冯小刚并没什么兴趣,但此时已经有妻女的冯小刚,却觉得自己的第二春要来了。

在王朔的“出谋划策”下,冯小刚成功约到了在“人艺”工作的徐帆,并将徐帆骗上车后强行带到离市中心很远的一家酒店,几人一起吃了顿大餐。

饭桌上,冯小刚巧舌如簧,逗得徐帆花枝乱颤,一种才子佳人的错觉,在酒精的作用下,逐渐变得真实起来。

关系迅速升温后,两人从朋友变成了恋人,哪怕徐帆知道冯小刚有妻子和女儿。

冯小刚有了佳人作伴后,事业也开始突飞猛进。

1993年,郑晓龙带着冯小刚,一起执导了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这是冯小刚第一次以导演的身份亮相。

王朔也正值高产时期,《一地鸡毛》《永失我爱》等著作先后被冯小刚改编成电影,搬上了大荧幕。

这段时期冯小刚的御用女主角,就是徐帆。

冯小刚的原配张娣,早就对丈夫不忠的事情有所了解。

她之所以选择隐忍,是为了孩子能有个完整的家。

冯小刚也颇为愧疚,觉得自己提离婚对不起张娣。

两人就这么耗了5年,中间夹了个徐帆。

最后张娣主动提出了离婚,也许是觉悟了,也许是绝望了,最终下决心将这段“一地鸡毛”般的过往,扫进记忆的垃圾堆里。

冯小刚离婚以后大方地对着镜头认错:“我不是东西,我喜新厌旧”。

说完之后,冯小刚便拉着徐帆的手,一起领了结婚证。

如果真有“报应”这种说法,那么徐帆应该是尝到过这种滋味。

冯小刚最风光的那些年,曾传出过不少绯闻,甚至在夜会女主持时,被蹲守的娱记拍了个正着。

但徐帆也不是普通的女人,面对老公的种种传闻,她在某节目中称:

“她们拼了命地往上扑,又有什么办法呢,反正冯小刚是男的,我们不亏!”

冯小刚也发文,似乎在隔空回应徐帆:

女人要学会识大体顾大局……天下男人都那样,婚姻中不需要知道真相。

好一出夫唱妇随,网友也大开眼界,随后嘲讽之声如潮水一般,扑向冯小刚徐帆二人。

03

尽管冯小刚在感情问题上“一地鸡毛”,但作为“鬼才”导演,他对中国电影史,是有着独特贡献的。

1997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厂长韩三平找到冯小刚,希望她能拍一部春节期间上映的喜剧片。

一通折腾,冯小刚将王朔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成电影《甲方乙方》,安排在过年期间上映,结果票房大卖,口碑爆棚。

这个简单的商业举动,却让冯小刚开创了中国贺岁电影的先河。

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每年的春节,冯小刚都会准时奉上一部“贺岁喜剧”,情节荒诞,但内容有趣。

有了商业上的成功,冯小刚心中的“文艺感”也开始跃跃欲试。

搞了一部有着明显自传色彩的电影《一声叹息》,文艺感十足,还在开罗电影节拿了一堆奖。

但这些沉甸甸的奖杯,还不如王朔的一句“非洲乡镇企业奖”分量重。

听人劝吃饱饭的冯小刚,赶紧压住了自己内心中蓬勃生长的文艺感,随后连续三年拍出了卖座的《大腕》《手机》和《天下无贼》。

然后冯小刚又膨胀了,结果就是《夜宴》的口碑褒贬不一。

为了证明自己,第二年冯小刚又拍出了《集结号》。

对于《集结号》,冯小刚十分上心,宣传工作一丝不苟。

当时正赶上主演邓超和孙俪的恋情曝光,记者们在《集结号》发布会上全都在关注邓超的恋情。

结果冯小刚对此十分不满,当着邓超和记者的面说道:

“既然你们只对私生活感兴趣,那我们就别浪费时间了”。

场面一度陷入尴尬,冯小刚说完此话后,带着一众主创人员离开,只剩下邓超留在镜头前独自苦笑。

两人的恩怨,就因为冯小刚的这句话,结了11年。

期间两人过招无数,明嘲暗讽小作文都用过来了。

直到2017年“金鸡奖”时,邓超和冯小刚都拿了大奖,两人才一笑泯恩仇。

其实冯小刚是有一颗文艺的心,年纪越大,这颗“文艺心”跳动得越强烈。

2010年的《唐山大地震》,2012年的《一九四二》可以看成冯小刚的转型期,他不再追求纯喜剧式的电影,他要重述历史。

但看到两部倾注了自己心血的电影,票房成绩不好时,冯小刚却将责任推给了观众。

他甚至用破口大骂的方式,来为自己的电影拉人气。

当然,骂“垃圾观众只喜欢看垃圾电影”的冯小刚,也遭到了反噬,热度确实有了,但票房不见涨。

后来,冯小刚选择了妥协,他开始不那么暴躁,静下心来拍电影,认认真真做宣传。

随后,《我不是潘金莲》和《芳华》,成为冯小刚转型后的巅峰作品。

《芳华》这样的文艺片,竟然是冯小刚做导演以来,票房成绩最好的一部电影。

这无疑是一种肯定,但冯小刚又开始高估起自己的能力,他觉得文艺片也就那回事,赚不赚钱就看是谁做导演了。

随后的《只有芸知道》,只卖了2亿的票房。在《战狼2》和《流浪地球》动辄几十亿的票房面前,输得无话可说。

这次冯小刚彻底改变了做法,他不但没有动怒,反而在社交平台发了几百字的文章,用充满温情的话唠叨着自己的感悟。

甚至说出了“您花了钱,看不下去骂几句都应该”这样的话。

可以说,此时的影坛,只剩冯小刚,再无“小钢炮”了。

2020年春节期间,一场疫情席卷全球,电影行业遭到了空前的冲击。

这一年,冯小刚没有作品问世,这是他从1997年拍电影以来,首次“断片”。

一年后,冯小刚转型做起了网剧的导演,费大劲搞出了一部“有大病”的《南辕北辙》,结果铩羽而归。

丢人是肯定的,从电影导演到网剧导演,在业内就是一种“向下兼容”的行为,结果向下不但没能兼容,还翻了车。

票房50亿,粉丝2200万的大导演冯小刚,也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以上就是关于2200万粉丝、50亿票房的“娱圈大佬”,也走到了今天的全部内容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