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安逸,我有错吗?

选择安逸,我有错吗?

晚上23:30分,是每一个成年人的崩溃高发期,我也一样。

而我崩溃的原因,是我妈打来的夺命电话,谈话内容充分诠释了“同龄人过得都比你好,你怎么还不玩命追?”

所以为了知道“同龄人们到底怎么就比我好”,我给自己的同龄朋友阿媛发了消息。

她和我一样,从外地来到北京,但我们却过上了天壤之别的人生——

她是拼命打工的“斜杠青年”,拥有很多成功的身份;而我,延续了一个四川人的基因,选择了安逸巴适的生活,每天满足于40平米小出租房的惬意之中。

我以为会从她口中听到很多“凡尔赛”,但事实是,我终于知道她为什么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

01.到底什么叫成功?

阿媛是我妈口中的成功小孩——大学时候靠做校园拍客就赚了三四万,现在读研又做起泛知识类自媒体博主,赚了近10万。除了搞钱,她还疯狂实习,读书期间已经有了七段实习经历,另外她还曾接商演、录节目、摄影约拍……

她的人生,充满激情,拼命奋斗是永远的关键词。

而我的人生,似乎很容易满足——一猫一人一间房,舒服就够了。

但这种“躺平”,在别人的眼中,就变成了颓废、没有上进心,变成了“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选择安逸,我有错吗?

好像我们每个人从生下来的那天起,人生就有了一个无形的角色,叫做“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考了UCLA,别人家的孩子月薪八万,别人家的孩子研究生还没毕业就能收入十万;

而相比较之下,我们的高考成绩不如人意,月薪也没有8万只有8千……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时,我们还能自我安慰“快乐就好“;

可当回到现实世界、难免被比较后,所有的自我否定一拥而上。

我们被迫被比较,被迫羡慕着别人成功的生活。

可那一晚,那个“别人家的孩子”阿媛告诉我,成功不是一个数字或一个固定的标准,你的人生只属于你自己,从根本上,就没有被比较的必要。

月薪八万有富人的快乐,但月薪八千只要够花,也是快乐。

快乐是一个定性的概念,从来不需要去量化比较,成功也是一样。

有意义、做自己喜欢的事、觉得舒服,那就是成功。

如果你觉得安逸很快乐,那也是意义,那也很重要。

02.拼命,是一种必需品吗?

大家都说,“少不入川,老不出蜀”,四川人与生俱来的安逸巴适基因,让我始终无法适应北京的快节奏,甚至多次动了想回家的念头。

我时常觉得,来到北京之后便失去了生活。“你不仅要努力,还要拼命”,这似乎成了这个城市融入骨髓的法则。

这种“融入骨髓”甚至严重到,你不仅要成为厉害的人,而且要成为各个方面都很厉害的人,才能不被内卷,而是去内卷别人。

选择安逸,我有错吗?

或许你会觉得,这些人已经享受到了变厉害的红利,才会站着说话不腰疼地说“努力不是一种必须”,就像《奇葩说7》中小鹿曾说,人间不值得的那位在人间赚了好多钱。

但反过来想一下,其实正是因为他们看淡了,才达成了那些“厉害”。

去掉多余的功利心,放下对于“必须”的执念,

看淡问题乃至消解问题,是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

比如在纠结要不要拼命的时候,回到原点反思一下,谁规定人就一定要到拼命的程度呢?

比如看到其他厉害的人就抑制不住自我否定时,不妨问一下,谁规定人一定要做最厉害的那个呢?

比如在这个内卷泛滥的时代,也可以挺直腰板,拒绝被卷。

选择安逸,我有错吗?

这个世界上有人做功成名就的伟人,就一定有人做平凡的灵魂;

有人做拯救苍生的英雄,就一定要有人做苍生。

每一种选择,都有其存在的必要和理由。

这是人生选择的正态分布,也是世界的正态分布。

选择安逸,我有错吗?

从四川来到北京后,我在这个城市,看到了太多拼命奔波的背影。

相比于他们的拼命,我作为一个“躺平”的安逸四川娃,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但就像阿媛和我说的,每个人都要为自己而活。

谁规定,人人都要成为那个拯救世界的英雄呢?

有人沉浸在北漂拼命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就有人享受在四川耍朋友、涮火锅的安逸舒适;

有人在北京地铁的快节奏中找到自我,就有人在躺平的咸鱼生活中找到安全感。

这两种状态似乎从来就无所谓对错,拼命向上不是做“奋斗逼”,而是为了能够看到更加精彩的世界;

安逸巴适也不是颓废,而是我想要达到内心的和谐,这就是我最满意的状态。

只要选择带来的结果是开心,那这个选择,就是最好的那个。

遵从自己的内心,是一句老生常谈。

但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遵从内心就是不后悔。而不后悔,就是人生的最佳状态。

那么究竟是安逸好,还是奋斗好?

安逸和奋斗背后,又隐藏着什么更高深的“价值”?

人生到底“应该选择巴适安逸?还是应该‘扳’命一闯?”

以上就是关于选择安逸,我有错吗?的全部内容了。

相关文章